1.大峡谷北缘的景观
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举世闻名,每年来访的国际和本地游客数量超过400万人,但是却只有十分之一的游客会参观大峡谷北缘。
盛夏时,大峡谷南缘的主要景点都人头攒动,虽然海拔有7000尺,天气还是挺热(27-32°C),走下峡谷会越来越热,峡谷底看到科罗拉多河的地方,白天的温度超过38°C。与它遥遥相望的北缘,海拔比南缘高一千多尺,气候凉爽舒适 (21-26°C),四周的峡谷被科罗拉多河侵蚀得更深邃。北缘的游人稀少,一片寂静,颇有孤芳自赏的味道。
北缘处于亚利桑那州北部(靠近南犹他州的边界),由于位置偏远而备受忽略。每一年的冬天,通往北缘的公路会在下雪时完全关闭,直到下一年的春天。想象被雪覆盖的北缘,应该会是一个漫长、清冷和静美的世界。
如果一只秃鹰从北缘飞向南缘(照片从左到右的方向),直线距离是11英里。在峡谷底里行走的最短途径是21英里,开车因为要绕一个大圈而行,距离是215英里,需时5小时左右。21英里的长跑记录是3小时06分钟,来回42英里的记录是6小时53分,来回两次84英里的记录是22小时48分钟!这些长跑健将勇于挑战自己的毅力和精神,令人佩服。
2.夏天时,我们的车子经过了一丛葱绿的杉树林,到达北缘的入口处。每辆汽车需要缴付美金25元,效用期是一星期,收费很合理。由于我们拥有美国国家公园家庭年票(一年美金80元),所以不需另外缴费,参观国家公园很方便。
3.这个是北缘的大峡谷酒店和餐馆,感觉很古朴清雅。它就建在峡谷的上端,视野甚佳。即使没有在酒店里夜宿,游人依然可以在那里的餐馆用餐,透过大玻璃窗欣赏大峡谷的魅力。
4.走出酒店才不远,就看到琳瑯滿目的石灰石,层层叠叠,倾斜的石壁甚为壮观。
5.国家公园设置了很多扶手和梯级,步行和观看风景可以说是非常轻松,就像在一般的公园里漫步,只是要小心不要太靠近边缘地带。
6.不期而遇的Utah Agave, 是那么的绿和生机盈然!它正在随风飘扬,潇洒自如。
7. 步行道上,树姿古雅。这里的树,种类主要有Juniper,Ponderosa Pine 和 Blue Spruce。
8.要欣赏美丽的景观,而又不想步行太多,北缘的首选是“光亮天使之角”(Bright Angel Point), 路程来回仅是半英里。
9.峡谷一角。
10.远远看见又长又深的峡谷。
可能是我曾看过犹他州的众多峡谷,北缘给我的第一感觉,并不是震撼。
这里的峡谷景观很开阔,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平静祥和。
11.1880年,自然学家Clarence Dutton在大峡谷考察,雄伟的峡谷让他肃然起敬。他想起了神圣的印度教寺庙,继而为众多的大峡谷景观以印度神命名,这包括Vishnu Temple, Shiva Temple, Ram Temple, Krishna Temple, Brahma Temple, Deva Temple 和 Manu Temple.
在Deva Temple的后面是感觉有点飘渺的“天使之门”( Angel’s Gate),是当天我最喜欢的景观之一。
12. 乌云密布。我们从餐馆的玻璃窗远眺“天使之门”,哪里已经开始下雨了。
才那么一会儿,餐馆外面也下起滂沱大雨,窗外的景观已模糊不清。
13.北缘的小动物——敏捷的小松鼠。
14. 蜥蜴
15-19. 北缘最壮丽的景观——Cape Royal (7876尺)。 步行来回约1.2 英里。
这里看不到绿色的科罗拉多河流,但视野很开阔明朗,也有股雄浑苍劲的气势,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北缘的美。
20. 满树都是松果(Ponderosa pine cones), 清新怡人。
21. 美丽独特的小黄花,很有生命力。不知花名,请指教。
22. 蜜蜂和蓟花
23. 这里到处可见的小白花, 是Purshia (俗称cliff-rose) ,为北美洲西部的原生植物,能耐干旱。
24.喜欢叶子的形状。 不知植物的名字,请指教。
25. 树
26. 走在大树下的感觉真好。
27. 啄木鸟,你真狠心啊。
(其实啄木鸟有森林益鸟之称,它们在树皮上啄出一个个深深的小洞是为了捉小虫)
28. 北缘的天然拱门 (natural arch)。
29 & 30. 天然拱门上远眺的景观。
31. 拉近距离拍下大乌鸦的照片。
32. 车子开在辽阔的原野上。告别了北缘,下几站就是大峡谷南缘了。
相关阅读:
跟着狐狸满山走【大峡谷Grand Canyon North Rim】 雾锁峡谷
http://wsmiin.blogkaki.net/viewblog-132867
《走在大峡谷南缘 @ Grand Canyon South Rim, Arizona》
http://bluelake.blogkaki.net/viewblog-132676
月光洒了一地《I’m now at Grand Canyon, Thinking of No One》
http://ferm717.blogkaki.net/viewblog-133037